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竹纤维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专利号:ZL201620449235.3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日期:2016年11月30日
专利权人: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孔令为;裘知;梅荣武;韦彦斐;李思亮;蒋升飞
(一) 发明创新点
基于竹纤维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包括封闭式的外壳,外壳内由第 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分隔为依次排布的:设备安装区,用于安装曝气设备;污水处理区,由第一水平网格板和第二水平网格板分隔为由上至下且顺次连通的布水区、填料区和曝气区,布水区内设置外接进水管的布水装置,填料区内填充竹纤维填 料,曝气区内铺设外接所述曝气设备的曝气装置;以及与曝气区相连通的出水区设置的出水管。
(二) 应用领域和范围
利用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和原理,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城市 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低浓度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处理, 也可以用于河道、湖泊以 及其它受污染景观水体的异位修复领域,替代传统的土建方式(用地大、周期长、施 工及设备安 装复杂)或现有的一体化装置(制造及运维成本高、挂膜效率低、使用寿命不长、故障 检修难、填料更换不便、设备安装不合理、无计量装置及线路集成、功能单一化),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能耗、分区构造、不易堵塞、可供选择工艺多样、脱氮除磷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的基于竹纤维填料的污 水处理装置。
(三) 实施效果
污水处理项目采用现有的一体化装置存在制造及运维成本高、挂膜效率低、使用寿命不长、故障检修难、填料更换不便、设备安装不合理、无计量装置及线路集成、功能单一化等缺点,不利于一体化设备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以及土建方式具有用地大、周期长、施工及设备安装复杂等问题,如果采用集成填料与设备的一体化设备及其组 合来替代土建的方式, 可大大缩短建设时间以及节省开挖与回填费用等。竹纤维填料,以天然毛竹为原料简易截断制作而成,制成的竹纤维表面粗糙,易挂膜、不易堵塞、无生物毒性、寿命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适合作为污水处理工艺的填料使用,实现良好的环境治理效益、经济社会效益。
(四) 产业化及市场应用情况
本专利装置已成功运用于示范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或污水尾水提标改造工程, 经第三方监测结果显示其出水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973-2015一级标准。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氮、磷的大量减排,有效的改善了农 村生活污水的水质,对苕溪流域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做出了贡献;基于竹纤维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出水稳定、工艺灵活多变、可模块化组合等特点,结合竹纤维、轻质改性陶粒等填料,不但可用于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的提升改造,还可根据出水水质要求作为新建终端的主流工艺,将多个一体化单体进行串联、并联组合,实现不同的水处理功能。
(五) 技术优势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用于污水处理时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处理水质、水量选 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原理进行串联或者并联组合,以满足不同对象的处理需要。单 独使用时可作为采用SBR工艺的处理设备,组合使用时可根据需要组合成A/O、A/A/ O等不同工艺。
(六) 专利运用及保护
本专利已经授权,形成自有专利技术保护,通过“产学研用”的四位一体,推动装置的市场化应用与不断迭代升级,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七) 效益分析
竹纤维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建设时间短,可根据工艺灵活组合,较好的替代传统土建设施,实现环境治理效益、经济社会效益。
(八) 应用前景
在污水处理厂、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低浓度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处理、河道、湖泊以及其它受污染景观水体的异位修复领域,引进本装置,进行水处理,商业应用前景良好。
(九) 获奖情况
本装置在国家“十二五”水专项中应用于区域数个示范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或 污水尾水提标改造工程中,解决了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所存在的出水水量及 水质不稳定、占地比较大、投资及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给当地节能减排与提质增效方面,带来了环境治理效益。
2019第21届山东国际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