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组合池
专利号:ZL202221697032.8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贺珊珊,余军,万年红,胡新立,雷培树,简思凤,贾旭超,韩佩君
申请日期:2022.6.30
授权日期:2023.1.3
01发明创新点
开发沉淀-移动床生物膜组合池,优化曝气、排泥布置,可节省占地约30%,形成占地省、能耗低等特点的构筑物。
02应用领域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应用于河道水质治理,特别针对高氨氮微污染地表水治理,经工艺组合后还可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领域。
03实施效果
专利应用于东莞市樟村水质净化厂(规模260万m3/d),专利应用后厂区实现不停水改造,且实现一年内改造通水并完成试运行,大大缩短周期,节省占地。改造完成后,樟村水质净化厂进水COD为14-48mg/L,TN为,TP为0.11-0.90mg/L,氨氮为1.77-4.15mg/L;出水COD为11-30mg/L,TN为,TP为0.07-0.14mg/L,氨氮为0.07-0.94mg/L。
04产业化及市场应用情况
该专利已成功应用于东莞市樟村水质净化厂,规模260万m3/d,为亚洲最大纯膜工程项目,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应用成熟。且该构筑物通过工艺优化组合后还可广泛应用于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微污染地表水治理。此外,专利应用相关经验已纳入《城镇污水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技术规程》中,该技术规程已通过专家审查,具备广泛推广的条件。
05技术优势
1、负荷高,氨氮填料表面负荷可达0.62g/(m2∙d)为常规技术的2-3倍。
2、占地省,根据填料表面负荷,计算MBBR生物池占地,可节约占地30%。
3、能耗低,常规纯膜技术气水比需满足1:1,本技术气水比可到0.75:1,可节省能耗约20%。
4、施工周期短,可不停水改在,且在一年内实现全厂改造通水并试运行。
06专利运用及保护
专利正常缴费并维护。
07效益分析
为建设单位节省投资约4000万元。运营单位已累计获得10234.1万元的利润。
08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对污染水体治理的关注,本技术将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弥补了微污染水体高效氨氮处理技术的短板,显著提高了我国微污染水治理的技术水平,为我国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具备显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09获奖情况
1、2022年度湖北省勘察设计成果评价认定成果二等成果
2、2022年度湖北省工程咨询成果一等成果
3、项目负责人通过该项目获得2021年度武汉市勘察设计行业劳动竞赛“十佳建设者(外埠地区)”第一名,并因此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