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环保部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以来,污水厂如何应对疫情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便于执行,保障员工人身安全的的操作规范迫在眉睫。今天我们转发一篇来自一线运营人员总结梳理的运行指导意见,对于取样,监控,运营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供读者参考借鉴。
本文转自 晴耕雨读origin 公号,在此表示感谢。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形势严峻。为促进各项目有效应对疫情,加强疫情期间的生产调控及职业健康防护,特制定针对疫情期间的生产运行指导意见,供各项目参考。
1
取样及化验检测注意事项
疫情期间,来水水质水量稳定的项目,进水指标可以在线监测设备自动检测为主,出水指标采用人工检测。
人工取样化验时,应注意:
(1) 取样前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护目镜、工作服(有条件建议医用防护服)、防水手套(或者医用橡胶手套);
(2) 预处理单元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除臭,污水渠道和相关设备,保持密闭,防止臭气和病菌散发至有限空间;
(3) 取样时应避免身体部位与污水直接接触;
(4) 检测期间,应打开通风系统,且禁止未采取防护措施人员进入;
(5) 检测完成后,要对取样器材、化验室进行消毒;
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蠕动泵取样,参考下图。
2
消毒注意事项
建议采用氯消毒剂(次钠、液氯)对出水进行消毒,建议投加浓度为3-5mg/L有效氯,保持出水余氯在0.1-0.2mg/L即可。
对于采用紫外线消毒的项目,建议增加临时管道投加氯消毒剂,投加浓度1-2mg/L有效氯。
3
加强生化系统监控
进水中如存在过量余氯,将会降低或抑制活性污泥的活性,影响生物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故需对活性污泥形状进行密切观察。
(1)对于规模较大、医院污水占比较小的项目,可监测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污泥沉降性、混合液过滤性,相关判断指标详见附件。
(2)对于水量较少、医院污水占比较高的项目,应对进水余氯进行监测(可采用余氯仪或余氯试纸),余氯较高时可采取回流部分剩余污泥、严重时投加还原剂的措施降低进入生化系统余氯。
(3)污泥活性降低时,需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提高污泥浓度,适当增大曝气量,必要时补充新鲜污泥,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4)疫情期间,应密切观察进水、出水水质水量变化,提前预判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系统稳定。
4
水质异常对策
当前北方正处冬季,进水温度较低,污泥活性较低,易出现TN、氨氮、TP超标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1)氨氮超标
序号 | 问题 | 具体方法 |
1 | 进水超标 | 1)若进水氨氮超设计值,应汇报甲方,排查上游排污企业。是否工厂偷排,导致废水超标排放、产生了高浓度氨氮。 2)若发现出水氨氮接近排放标准上限时,应加大进水及生化单元出水氨氮的检测频次,并应加强现场巡视,尤其是当污水收集系统中含有大量工业废水时,需加强夜间对提升泵房的巡视。 |
2 | 生化池溶氧不足 | 直观判断:看好氧末端DO,一般DO不低于1mg/L,如果好氧池末端DO小于1,则说明气量不足。需根据进水水质(COD、 NH4-N)核算所需供气量,适当提升DO,改善硝化效果。 |
3 | 污泥量不足,污泥浓负荷高 | 根据进水NH4-N核算氨氮负荷(硝化速率),减少排泥或者补充新鲜污泥。 |
4 | 水温低,硝化速率低 | 水温低于15℃尤其12℃,硝化速率锐减为常温的速率的40%。冬季时,应适当增加污泥浓度,降低有机物负荷,确保满足相应水温下的氨氮负荷。 |
5 | 污泥活性差 | 若出现污泥解体或污泥膨胀现象,应采取调整DO、投加絮凝剂、补充碳源或者更新污泥等措施 |
6 | 碱度不足 | 关注pH情况,尽量保证系统处于弱碱性环境,pH>6.5,出水剩余碱度>70mg/L(以碳酸钙计),必要时向系统中投加适量的Na2CO3以补充硝化所需的碱度。在pH为8~9的范围内,其生物活性最强,当pH<6.0或>9.6时,硝化菌的生物活性将受到抑制并趋于停止。因此,应尽量控制生物硝化系统的混合液pH大于7.0。 |
7 | 排泥量过多,导致SRT短 | 污泥停留时间SRT应保持在15天以上,防止硝化世代长的硝化菌被淘汰。 |
(2)TN超标
序号 | 问题 | 具体方法 |
1 | 进水超标 | 1)若进水总氮超设计值,应汇报甲方,排查上游排污企业。是否工厂偷排,导致废水超标排放、产生了高浓度氨氮。 2)若发现出水氨氮接近排放标准上限时,应加大进水及生化单元出水氨氮的检测频次,并应加强现场巡视。 |
2 | 进水C/N比不足 | C/N比:COD/(进水TN-出水设计TN)<5,应考虑投加碳源。 |
3 | 进水C/N充足 | 看缺氧池是否满足缺氧状态( DO<0.2mg/L,ORP<100mV),若不满足,则应降低回流比。原则上在氨氮达标条件下,好氧池溶氧末端DO越低越好(MBR工艺)。 |
4 | 回流比小 | 若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水质相符,参考设计回流比。建议根据TN去除率,计算回流比,看是否回流不足。e=r/(1+r),e:TN去除率,r--回流比。 |
5 | 污泥活性低 | 应随时观察污泥性状,是否老化、膨胀,失活、发黑。若有,应增加排泥,接种新鲜活性污泥。水温低,应增加污泥浓度,降低污泥负荷,确保满足相应水温下的硝态氮负荷。 |
6 | 污泥浓度低负荷高 | 减少排泥,增加污泥量。确保满足相应水温下的硝态氮负荷。 |
(3)TP超标
序号 | 问题 | 具体方法 |
1 | 进水超标 | 1)若进水TP超设计值,应汇报业主,排查上游排污企业。是否工厂偷排,导致废水超标排放、产生了高浓度总磷。 2)进水TP超标严重时,可在预处理段水力混合较好处增加除磷药剂投加,降低进入生化系统的TP浓度。 |
2 | 强化生物除磷 | 排泥不及时,及时排泥,且保证排泥量。 |
3 | 强化化学除磷 | 取好氧池末端混合液,试验补充投加除磷药剂的浓度,并按照生化池总池容投加。 |
优化除磷药剂投加点,至于好氧池中前段。 |
5
膜污染解决措施
药剂采购充足的项目,需严格按照每周500-1000mg/L次钠进行规范洗膜,维持适当的污泥浓度(6-10g/L)及良好的过滤性(25ml/50ml.5min),并保证足够强度和均匀的曝气是保持膜系统可持续的基本条件。
对于因疫情导致次氯酸钠供应量不足的项目,为延缓膜污染,可采取:
(1) 适当提高曝气强度(曝气量);
(2) 除7-10天次氯酸钠洗膜外,考虑2-3天清水反冲洗一次(即在线洗膜不加药)。
(3) 跨膜压差>25kPa,要引起注意(干预),防止膜污染过快造成产水量不足。
(4) 若产水水量满足要求,建议每个廊道每天进行1-2小时的空曝气。
在受水质冲击,污泥过滤性变差时,可适当投加药剂进行调控,主要是PAC或多核类絮凝剂,投加量在20-50mg/L。
6
人员安全防护要点
(1)常规人员防护措施
工作期间始终佩戴好防护用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出行要戴口罩,不要近距离接触有咳嗽、发烧等症状的病人;
由生产区到办公区,必须先要洗手、消毒后,才能进入办公区,避免携带病菌,病毒到办公区;
格栅、砂水分离器、脱水机等易发生污水飞溅的设备,必须佩带口罩、防水手套、护目镜和安全帽;
增大除臭风机功率,形成负压;
办公区域应每天通风至少3次,每次20-30分钟,在办公区,避免人员聚集,沟通时,保持距离,佩戴口罩,不身体接触,不握手;
地下区域或各工艺设备间内应24小时开启强制通风;
每日对门厅、楼道、会议室、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餐厅每日消毒,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
工作结束后,应全面清洗后离厂,不要把污水厂内的病源性微生物带出厂外,阻断扩散途径,避免生物伤害的大范围传播。
会议注意事项,疫情期间,除特殊情况外,只采用视频会议。若必须采用座谈会议,与会人员要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2)一线操作者及检测人员
除上述常规防护措施外,一线操作者及检测人员还应当做到以下四点。
进入工作场所,需要穿戴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镜、安全帽、一次性脚套等,尽量做到有效的与污水0接触,有条件的工作场所,还可以穿戴防护面罩、防护服等。
离开工作场所,需要将一次性手套、脚套等反面折叠,将外侧与污水或污泥直接接触的部分包在内部,定点集中处理。
离开与污水直接接触工作场所前,需要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采用流动水冲洗不少于20秒。
然后在离开工作场所前,再次采用上述方法洗手,并摘除口罩、防护镜等集中消毒或处理。
附件1:活性污泥(SOUR)简易测定方法及判断
1. 装置准备:
DO测定仪、温度计、300mL容量BOD培养瓶、磁力搅拌器、计时器。
2. 测定程序:
(1)从曝气池取适量混合液固体(MLSS),在实验室内连续曝气5~10分钟,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之后注入300mL容量BOD培养瓶,插入DO探头并将瓶口密封;
(2)将BOD培养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开始搅拌;
(3)记录瓶中DO随时间的变化,每隔30秒钟记录一次,持续大约10-15分钟,使DO降低超过1 mg/L,否则继续延长记录时间;
(4)测定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g/L)。
3. 计算方法:
将测得的DO随时间变化绘制成曲线,截取曲线中的线性部分求其斜率,该斜率即为耗氧速率(OUR),单位为(mgO2/L)/min。SOUR计算公式为:
当T≥20℃时,θ=1.05;当T<20℃时,θ=1.07
4. 污泥活性判断
从曝气池不同位置取样,测定的SOUR也不一样。从曝气池好氧段首端取样测得的用SOURfed表示,从曝气池末端取样测得的用SOURend表示,SOURfed通常高于SOURend。SOUR受很多具体因素影响,各污水处理厂应以自行比较为主,当SOUR比以往数据降低,说明活性污泥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导致活性降低。当缺乏本厂历史数据时,可用依据下表判断污泥活性是否正常,当实测SOURend低于对应的参考值,说明污泥活性由于某种因素被抑制:
可依据SOURfed和SOURend的比值判断污泥活性是否抑制,具体见下表:
附件2:污泥沉降比观察要点
沉降比检测方便,为及早发现生化系统问题提供了可能。在做沉降比实验时的观察要点有上清液液面、沉降过程、上清液、沉淀物等。
1. 仔细观察上清液液面是否有油状物、浮渣、气泡,并要用手轻扇量筒口闻气味。
①油状物通常表现不明显,注意仔细观察朦胧的油状物覆盖液面;油状物存在的原因,进水含有矿物油或乳化油、洗涤剂和消泡剂。
②浮渣通常为棕黄色、黑色絮状团浮于液面,存在原因:曝气过度;活性污泥老化;液面油状物所致;污泥中毒;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缺氧。
③气泡通常表现为液面与量筒间的成排气泡(较大)或附着与液面浮渣的气泡(较小)。形成原因:曝气过度;活性污泥老化;液面油状物所致;反硝化所致;丝状菌膨胀。
④气味在沉降初期闻,土腥味重则活性高;酸碱味重则混合液PH异常;臭味重则可能缺氧;其它异味可考虑特殊工业废水流入。
2. 仔细观察沉降过程中的整沉性、速度、间隙水、絮态等方面。
①在自由沉淀到集团沉淀的阶段,整沉性表现出泥水界面清晰和整体沉淀。原因:曝气过度则差;中毒污泥整沉性差;丝状菌膨胀整沉性好但沉速慢。
②速度分初期絮凝速度;自由沉淀和集团承担的速度;泥水界面形成的速度。原因:污泥老化程度越老化越快;活性污泥负荷越高越慢;丝状菌膨胀缓慢;惰性物质含量越高越快。
③絮体形成以后,絮体间水体情况,清晰度和颗粒物。原因:曝气过度增加不絮凝细小颗粒;活性污泥活老化解体;污泥负荷过高混合液浑浊;丝状菌膨胀高清晰度。
④絮态为絮凝后的颗粒大小、絮体活动方向、絮体色泽。原因:曝气过度絮体松散;活性污泥老化絮体粗实、色泽深暗;活性污泥负荷过高造成细小絮体形成;丝状菌膨胀絮态细密。
3. 仔细观察上清液清澈度、颗粒、间隙水、挂壁等现象。
①清澈度为上清液的整体色度、浊度。表现及原因:污泥负荷越高越差;曝气程度过量则差;污泥中毒整沉差;丝状菌膨胀上清液清澈。
②上清液悬浮颗粒数量。原因:污泥老化程度越老化越多颗粒;污泥中毒上清液浑浊且伴细小散装颗粒;活性污泥负荷越高越浑浊;惰性物含量越高越浑浊。
③散在颗粒间水体清晰度。原因:曝气过度大颗粒间隙水见仍可见小颗粒;活性污泥老化间隙水清澈;污泥负荷过高间隙水浑浊;污泥中毒间隙水浑浊。
④量筒壁粘挂有活性污泥絮体颗粒。原因:活性污泥老化;曝气过度。
4. 仔细观察沉淀物的压实性、气泡等。
①压实性为最终的沉淀物密实度。原因:惰性物含量越多越密实;污泥负荷越低越密实;曝气程度过度则差;污泥中毒细碎密实;丝状菌膨胀随膨胀度而变化。
②沉淀絮体内夹有气泡。原因:曝气过度沉淀后即可见细小气泡;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老化后粘度增高;活性污泥反硝化搅拌后会释放出来;取样后高温细小气泡膨胀所致。